作品声明:个人观点、仅供参考
说起“护照”,现代人应该都不陌生,这东西就相当于出国之后的临时身份证,在外国也能证明自己的身份。
身在异国他乡,最重要的就是护照,因为没了护照啥都干不成。
清朝虽然贫弱,但也是有对外交流的,有些人不得不出国。
既然要出国,那么护照也就应运而生……
最早的护照清朝最早的护照,并非现在的一人一个小本本,而是一种集体性的护照,一张纸上有很多个名字,这些人都可以用这张纸当作护照。
清朝的第一本护照,也就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本护照,是康熙年间诞生的,当时是为了让这些官员去签署《尼布楚条约》,才颁发了护照。
展开剩余91%明朝末年,东北的努尔哈赤建立了后金政权。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,他在东北地区苦心经营,占了很大一块地盘。
他的儿子皇太极即位之后,在他老爹的基础上,再一次扩张,又弄到了不少土地。这时候就不得不提到一座名为“雅克萨”的城池。
雅克萨城是侨居沙俄的波兰人“启尔哥布斯基”修建的,但是他建城的这块土地可是我们的。
其实在他之前,就已经有一个沙俄人跑到我们的土地上建了城,而这第一座城,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“尼布楚城”,这座城是顺治十五年修的。
清军刚入关的时候,可以说是四面楚歌,西南有吴三桂、东南有郑成功,西北有噶尔丹,东北还有沙俄侵略者。
顺治皇帝年纪轻轻就去世了,将危机重重的国家交给了年幼的康熙皇帝。
不得不说,康熙皇帝还是挺厉害的,他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做到了“平三藩”“收台湾”。
解决了东南、西南两处隐患之后,康熙皇帝便将目光投向了北方。
康熙皇帝决定先解决东北的问题,因为东北算是他们满人的龙兴之地,要是被别人占了,那可就丢大人了。
因此,康熙处理完南边的事情之后,紧接着就让大臣们商议东北的事。
众人都认为,雅克萨是非常关键的地方,决不能拱手让出,康熙皇帝也是这个意思。
于是在公元1685年,康熙皇帝派出的大将“朋春”带着三千人来到了雅克萨城。
他们本来还想来点“文”的,于是就给城内的俄军送去了一封劝降书。
但是人家连看都不带看的,直接就扔了出来,朋春大怒,直接下令攻城,最终城内的守军伤亡惨重,他们的头目不得不投降。
但是第二年,俄军又跑了过来,又占领了雅克萨城,他们这种记吃不记打的行为惹恼了康熙,他随即便再次派人将俄军全都堵在了城里。
沙俄政府一看这不得了,赶紧派人找清政府求和,康熙皇帝见他们的态度挺诚恳,于是便下令不再围城,放跑了城中的俄军。
两边说开了之后,便打算通过谈判来签订条约,确定一下两国的边境,省得之后再闹矛盾。这次谈判的地点就定在雅克萨城。
康熙皇帝将自己身边这些人都派去了,索额图、马齐、佟国维都踏上了北上的旅途。但是他们走到半路上的时候,出现了意外。
本该在西北地区的噶尔丹,跑来横插一脚,大举侵犯喀尔喀蒙古,堵住了谈判团北上的道路。没办法,他们只好返回北京。
康熙皇帝得知噶尔丹如此嚣张后大怒,决定换个地方谈判,同时降低了谈判的标准。
康熙皇帝现在想的不是拿回雅克萨,而是快点结束东北的事,他想快点去揍噶尔丹。
因此《尼布楚条约》作为清朝签订的第一个对外条约,开了一个不好的头。
在尼布楚的谈判持续了十六天,虽然清朝获得了战争的胜利,但是土地却归沙俄所有。
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,有很多原因,但是最主要的原因,还是清朝的无能。
当时去参加谈判的人很多,为了让这些人进出境的时候方便一点,康熙便给他们弄了一张“信函式集体护照”。
从1689年到1839年期间,中国人使用的护照,其实都是这种“信函式集体护照”。
这种护照就像是一封“介绍信”,主要用文字以及信函笼统内文,描述赴外中国人的信息,看起来就像是一份文件。
为什么1839年之后就不用了呢?因为1840年发生了一件大事。
新版护照1840年发生的大事,应该没人不知道,因为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。
第一次鸦片战争轰开了清朝的大门,清政府被迫接受了外国列强的压迫。
为了能够更好地向我国倾销商品,外国人要求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,而且还是越开越多。
为了显示自己的“文明”,外国列强不仅要在中国有租界,还希望清政府到外国去建立大使馆或者领事馆,清政府不敢反驳,自然是要安排一些人出去的。
如果要派人出去,那就得有配套的东西,护照自然也不能少。
于是,单人单纸的护照就替代了之前的信函护照。
这种护照的样式也是学得外国的,因此一开始的时候,颁发护照的规则非常简陋,非常的“不正规”,因此也闹出了不少的麻烦。
不过好在这些能拥有护照的人,都不是一般人,在他们的建议下,颁布护照的法律也在逐渐完善。
但是由于朝廷不作为,因此颁发护照的机构有很多,不管是总理衙门,还是各国的领事馆,都有资格颁发护照,根本不用经过“官方”认证。
因此中国护照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情况,一种是给普通侨民的“内地游历护照”,还有一种是给工人用的“华工护照”。
清朝末年的时候,百姓的生活非常痛苦,因此有很多人愿意出海,去外国当劳工。为了证明这些人的身份,也会给他们颁发华工护照。
但是,护照的作用其实跟国家紧密相连,国家强大了之后,拿出护照就是“免死金牌”,如果国家弱小,拿出护照来也不过是一张纸。
众所周知,近代史上的清朝十分弱小,基本上谁都能过来踩两脚,因此中国人出海之后,得到的待遇也是非常一般。
如果是有点身份的侨民,还可能被外国人当作一般人来看待,如果是拿着华工护照的工人,在外国人眼里就是非常低等人。
虽然国家弱小,护照无用,但是也不能表现得太露怯。
因此,清政府在护照上写了“持护照过境时,请立即检查放行,按照约定予以保护,不要为难阻止”。
这句话看起来很硬气,但其实背后也是一种无奈,因为哪怕写了这句话,依然会被人刁难。
人在外国,力量来源于护照,而护照的力量来源于国家。只有国家强盛起来,外国人才不敢轻易刁难中国人。
有句老话叫“强龙不压地头蛇”,在国内再厉害的大哥,也不能轻易与外国地痞作对。
不过现如今想要对付这些人,只要拿出我们的护照就行了……
发布于:山东省股市5倍杠杆,中国十大杠杆配资公司,免费配资系统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