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一家公募宣布将终止旗下APP运营。近日,平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平安基金”)发布公告称,将于8月31日正式停止旗下“平安基金”移动客户端的运营及维护服务。投资者需迁移至公司官方网站或微信服务号办理业务。
这一决策成为继国寿安保、前海开源等机构后,又一中型公募退出移动端直销业务的案例。
业务迁移,平安基金APP将于下月停运
根据公告,平安基金将于8月31日将“平安基金”APP移动客户端(含安卓客户端和IOS客户端,以下简称“APP”)的功能及服务正式迁移至公司官方网站和“平安基金”微信服务号。届时,该公司将暂停APP的运营及维护服务,如有恢复运营计划,将另行通知。
平安基金表示,APP停止运营后,投资者可以登录公司官方网站或在微信内搜索“平安基金”微信服务号,使用APP同一账户信息,办理基金开户、交易和查询等相关业务。投资者如有疑问,可拨打客服热线400-800-4800咨询,人工服务时间为工作日9:00至17:00。
作为平安集团投资板块的重要成员,平安基金成立于2011年,总部位于深圳,注册资本13亿元。Wind数据显示,截至2025年二季度,其资产管理规模达6602.25亿元,在162家公募机构中排名第20位,其中货币基金占比高达61.15%。
中小公募密集关停APP
值得关注的是,平安基金并非首家关停APP的中型公募。南都·湾财社记者梳理发现,自2023年起,公募行业已掀起一轮线上直销平台“关停潮”,这一趋势从百亿级小公募蔓延至千亿级中型机构,形成行业性现象。
统计数据显示,仅2025年以来,已有北信瑞丰基金、渤海汇金证券资管、国金基金、国寿安保基金等机构相继宣布关闭旗下线上直销平台。例如,今年1月,北信瑞丰基金暂停官网和微信交易平台的开户、认购、申购业务;2月,渤海汇金证券资管关闭网上交易平台;国金基金同样于今年2月28日起,关闭公司直销微信交易平台;今年3月底,国寿安保基金终止APP运营。
更早之前的2024年11月30日,财通基金公告将于当年12月31日起终止“财通基金”APP的运营及维护服务。同年,长盛基金、光大保德基金等公募也关闭了网上直销平台或终止APP运营。
此外,近三年间,九泰基金、新华基金、长信基金、国金基金、中融基金、中海基金、英大基金等公募也相继停止了旗下APP的运营。
停服潮背后:成本高企与渠道挤压双重压力
在公募密集关停APP的背后,是行业竞争加剧与经营压力的直接体现。“运营一款直销APP需持续投入技术维护、版本迭代及推广费用。然而,中小公募普遍面临用户基数小、活跃度低的困境。”华南某头部公募人士表示,多数APP对直销业绩贡献有限,在行业降费增效的背景下,关停是必然选择。
中国(香港)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也认为,中小公募关停APP是理性选择。“销售额少、流量低,而维护成本高,投入产出严重不匹配。”
不过,也有部分专家强调直销渠道对品牌建设与客户黏性的重要性。中国企业资本联盟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指出,中小公募可通过“提升用户体验、强化品牌、提供特色服务”实现差异化竞争。
当前,公募代销市场已形成银行、券商、第三方平台“三足鼎立”格局。中基协数据显示,截至2024年末,银行(2.03万亿)、独立销售机构(1.39万亿)与券商(1.32万亿)的权益基金保有规模占据主导,进一步压缩了中小公募直销渠道的生存空间。“投资者更倾向在一站式平台比价选基,中小公司APP缺乏产品丰富度,难以形成黏性。”华林证券资管部董事总经理贾志分析道。
平安基金此次APP业务迁移,既是公募行业降本增效的缩影,也折射出中小公募在数字化浪潮中的突围的生存困境。展望未来,如何在成本控制与用户体验间找到最优解,将成为所有公募机构必须面对的课题。
采写:南都·湾财社记者 罗曼瑜
股市5倍杠杆,中国十大杠杆配资公司,免费配资系统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