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骈的终结:英雄如何沦为刀下亡魂
887年9月,66岁的高骈被囚禁在扬州道院中,命运似乎已被决定。当杨行密听到这一消息后,立刻指挥大军包围扬州,并准备讨伐毕师铎。面对一次又一次的败北,毕师铎没有任何自责,反而将一切责任推给了高骈。他愤怒地咬牙切齿道:“高骈惯用厌胜之术,此战杨行密大获全胜,必定是他在暗中施法。若不除掉他,我们的性命都难保。”然而,没过多久,高骈以及他的妻妾、子侄和外甥便全部惨死在毕师铎的刀下,场面惨烈至极。
自865年收复安南都护府一战声名鹊起后,高骈成为了唐朝末期最著名的将领之一。二十年来,他屡战屡胜,南诏、吐蕃、党项、黄巢,所有敌人都在他手下败北。朝廷对他极为信任,封他为渤海郡王,甚至将半数兵马与财权交给他。然而,高骈却逐渐变得骄傲自大,他曾上表痛斥唐僖宗为亡国之君,最终导致黄巢一路南下,直逼长安,最后落得死于毕师铎之手的悲剧。
但到底是什么让高骈敢咒骂唐僖宗为亡国之君?他是否真如毕师铎所言,运用“厌胜之术”?而又是何种原因使得这位曾经英勇无敌的将领,最终沦落为毕师铎的猎物?
展开剩余81%高骈的英雄之路
高骈,幽州人,高崇文的孙子。806年,四川发生刘辟之乱,杜黄裳推举高崇文入蜀平叛,并获得八战八捷的赫赫战功,封为南平郡王。15年后,高骈在这个武将世家中诞生,承继了家族的荣光。
从小便身处军营的高骈,天生聪慧且果敢。由于祖父和父亲都是神策军的高层,年幼的高骈也成为了禁军的将领。他性格谨慎沉稳,言语少而行事果断,深得神策军总管和唐宣宗的青睐。虽然他话少,但在军事和文化上的造诣却颇为深厚,兵法、诗词歌赋都十分精通。
高骈因战功卓著,逐渐被派往边疆,保卫国家。在850年西北党项叛乱中,他凭借一连串的奇袭成功挫败敌军,使得大唐免受更大损失。而在吐蕃侵扰边疆时,高骈更是通过巧妙计谋,引导尚延心投降,为大唐收复了河州、渭州。
然而,真正让他声名大噪的,是他在安南的表现。当地安南都护李琢暴虐,百姓疾苦,南诏趁机联合起义。唐懿宗多次派兵南下平定,屡次失败。最终,在夏侯孜的举荐下,高骈接下了这项艰巨任务。
虽然安南形势复杂,敌人多变,高骈却凭借着非凡的胆略与智慧,历时两年终于平定了安南,使其重新归附大唐。这一成功使他声名鹊起,成为唐朝最为倚重的将领之一。
高骈的转折
高骈不仅在战场上表现非凡,他在治理安南时也展示了令人钦佩的政治才干。期间,他不仅修建了大量房屋安置民众,还打通了广州至安南的海路,使得安南的百姓得以便捷通行。然而,随着大唐局势的动荡,他被召回,并再次应召参与战斗。
在875年,面对南诏、吐蕃的侵扰,他强势登场,在成都一役中以出奇制胜的方式挽救了困局。当时南诏频频骚扰蜀地,导致蜀兵惧战,士气低落。高骈命令守城官兵放开城门,允许百姓出城复业,并命令军队解除战甲,整顿士气。这样大胆的举动,令敌军大为震慑,而蜀兵在高骈的激励下,奋起反击,成功追击南诏大军。
但高骈的权威并非稳固无忧。在蜀地,他也面临内部矛盾。尽管高骈曾力挽狂澜,蜀兵的不满情绪依然存在。几个月后,一些士兵闯入高府,企图发泄对高骈严苛治军的不满。尽管当时高骈已经年过四十,但他不顾身份藏身厕所,展现出他深厚的隐忍之能。
然而,高骈也绝非仁慈之人。在他平定内乱后,他不遗余力地清除异己,严厉惩罚了那些曾起义的官兵及其家属。为此,他手中的权力愈加巩固,但也使得更多人对他心生怨恨。
黄巢的敌人
三年后,高骈被调往东南沿海的润州。就在这一时期,黄巢的起义风起云涌,席卷了大江南北。特别是黄巢的势力越来越强大,唐朝的军队几乎没有抵挡之力。年幼的唐僖宗无奈,只能再次召回高骈,希望他能再次挺身而出。
在浙西一战中,高骈凭借着卓越的军事策略,轻松击败了黄巢的几万大军。更重要的是,黄巢的三员大将——毕师铎、秦彦和李罕之——也都转投高骈麾下,成为反抗黄巢的先锋。
然而,这一切并未让高骈安享平静。黄巢被迫避入仙霞岭后,他迅速向东南逃窜。最终,黄巢再次回到淮南,与高骈在此再次碰面。面对这一巨大的威胁,高骈却做出了令人意外的选择。他选择与黄巢达成默契,表面上为黄巢提供一条“安全通道”,双方暂时互不侵犯。
高骈的命运转折
然而,黄巢的突袭最终改变了高骈的命运。黄巢带着大军越过长江,迅速攻占了淮南,而高骈的反应迟缓。在黄巢逼近扬州时,高骈做出了令人震惊的决定——他选择放任黄巢,甚至写信给唐僖宗,将责任全部推给了朝廷,表明自己无法防御黄巢的大军。
唐僖宗对此愤怒不已,认为高骈的懈怠让黄巢顺利越过淮水,直逼扬州。面对朝廷的指责,高骈并未悔改,反而提出了更加激烈的批评,直言唐僖宗不具备统治能力。
最终,黄巢在高骈的庇护下越过淮水,成功攻占了长安。而高骈在与唐僖宗的博弈中,逐渐走向了绝路。
末路英雄
887年,随着局势的变化,高骈突然起兵,誓言剿灭黄巢。然而,唐僖宗并未上当,他拒绝了高骈要求亲自指挥的请求,认为高骈已经失去了应有的忠诚。
此后,高骈的军队在扬州集结,却未能如期出发。几个月后,唐僖宗发现高骈再次玩弄朝廷,彻底决定断绝与其联系。在最后的时刻,高骈将自己与朝廷的关系完全撕裂,公然指责唐僖宗。
最终,在毕师铎的阴谋下,高骈被俘,在扬州道院结束了他的一生。高骈的死标志着他曾经荣耀的一生走向了终结。而他的最终败亡,既是
发布于:天津市股市5倍杠杆,中国十大杠杆配资公司,免费配资系统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