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家“私人电影院”每周五都会放映电影,七旬老人为此坚持10年——
社区“微影院”,照亮居民“心生活”
□南京日报/紫金山新闻记者田诗雨
一个不足30平方米的房间,看似和一般的会议室没有区别,但秦淮区瑞金路街道标营社区的居民却把这间屋子称为“私人电影院”。每到周五晚上这里都会挤满人,等待电影开场。在这个过程中,居民们总能在后场看见一个忙碌的身影:挂片、装片、放片……一套动作娴熟流畅。他就是这家“私人电影院”的“掌舵人”——标营社区居民沈宏,70岁的他被“影迷”们亲切地称为“沈师傅”。
上周五傍晚,沈宏如往常一样,早早来到这里,取出黑板,写上“今日影讯”的信息,随后躬起身子将黑板搬到屋子门口,无声召唤着社区夜晚的光影之约。简单收拾之后,他走向了自己的“宝藏小屋”——胶片储存修理室,选取当日播放的电影胶片。
在电影放映室的对面,一个不足10平方米的小房间就是沈宏的“宝藏小屋”。推开大门,旧胶片特有的微涩气息弥漫开来。上百个铁盒沿墙整齐“列队”,盒身上工整地写着《风雪大别山》《红日》等片名。工作台上,胶带、剪刀、放大镜、转盘等各类工具各安其位。沈宏常在这里整理胶片,坐在工作台前,他会对着灯光细细查看,指尖抚过细微的划痕或断裂处,动作轻柔——一卷卷胶片经他的手重获新生,等待下一次光影的绽放。
电影胶片不易保存,时间长了,沈宏需要给胶片进行“倒片”,起到透气的作用,以防潮湿发霉造成损坏。“退休前,我是厂里的电影放映员,退休后,我舍不得这份职业,心里都是牵挂。”沈宏有些腼腆地分享起了自己的故事——10年前,刚刚退休的他放不下“放电影”这项老活计,恰巧厂区和社区提供了地方及资源,这一坚持就是10年。
“每周五来看电影的人都很多,沈师傅有能力,又热心,让我们享受到了‘家门口’的文化服务。”家住附近的居民傅建平是沈宏的“老影迷”,以前也是一个厂里的同事,他几乎每周五都来看电影,提起沈宏时赞不绝口。
谈起对电影的热爱,沈宏说自己还有天南地北的好朋友。“我的父亲在电影院工作,我小时候就接触胶片,现在年纪大了,爱胶片的朋友自发有了微信群,时不时分享胶片。”沈宏回忆,小时候做完功课,他总是溜进放映间,坐在父亲身旁,放映机转动的沙沙声、光束中飞舞的微尘、父亲对机器原理的低声讲解……对胶片的记忆和感情从那时起悄然显现,深植于心。
为了不出错,电影放映前,沈宏总是不厌其烦地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,及时排除故障,妥善维修处理。最近进入暑期,沈宏精心挑选了动画片,让孩子们的笑声与惊叹声在夜色中回荡。电影落幕,常有孩子围着追问下次的片名,沈宏总是微笑作答。
每次散场,沈宏会在后场收拾器材、胶片,并打扫卫生,这个时候,他还会耐心听取居民的反馈。经年累月,他心中装下了一本社区观影的“口味地图”,遇到自己没有的“存货”,他会特地到电影公司租赁胶片。每周五,目送心满意足的居民谈笑着融进夜色,沈宏心底便会漾开无声的暖流,“看着大家开心地散场,就是我最大的满足,哪怕以后只有一个人看电影,我也会坚持放到结尾。”
股市5倍杠杆,中国十大杠杆配资公司,免费配资系统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